麦芽糖的记忆
行走在冬日的街头,人来人往里,有时你会听到一种很清脆的铁器敲击的声音。“叮个叮个”那很有韵律的敲击声在大街飘荡,那声音是从一个老者挑着货担,手里执着小铁棍和铁块相互敲击碰撞发出的声音。在老者的后边有时你会看到一些孩童跟随着,他们手里拿着零钱,追着跑着是想买一小块薄薄的麦芽糖,把麦芽糖咀嚼在口腔里,慢慢品味着麦芽糖的滋味;甜甜的在嘴里化掉,最后还会用舌头舔着摸过麦芽糖的手指。
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不高,孩童能吃到的零食还是不多的。麦芽糖就是最可口的小吃了,在山村里也有挑着货担的老大爷卖着麦芽糖;那时可以从家里找出一些可以回收的金属物和大爷换取一些麦芽糖。也能品尝到那个中滋味,甜得让你无尽回味。
回到老家的山村里,有时还会和一些朋友去摄影采风;去寻找那些被人淡忘的古老技艺。制作麦芽糖,在观看制作麦芽糖的过程里,现场感受到麦芽糖的甜蜜味道。做麦芽糖需要几道工序,先把小麦放在木桶里用水浸泡一些时间,期间每天要用清水喷洒以保证水分和温度;过差不多一个礼拜后,再把小麦用大木捶捣烂,加入经过浸泡过后放在木甑里蒸熟的大米;拌麦芽的水温很重要,温度要合适。夏天偏温和些,冬天气温低那水温就要偏热些。那样调配好麦芽糖的味道会刚刚好;品相也会很好看。待把那些原料充分拌均匀后,倒入缸内,用塑料薄膜把封口封紧封密,让其升温发酵。发酵8个小时后,第二天从缸里取出来,过滤取汁。将发酵后的大米装入口袋中,用特制工具,手工压榨,将汁充分榨出流入已升温的铁锅内,加热制糖。先大火煮沸,熬煮5小时后,逐渐用文火煮。待汁中的水分蒸发后,铁锅里粘稠的部分即为麦芽糖。手工制作麦芽糖的最费力的工序就是拉扯成品了,那是最考验体力的时候了。等深褐色的麦芽糖冷却到一定程度后,用手工反复拉扯。当我们看着大爷在冬日里只穿着单薄的衬衣挥舞着粗壮的手臂,甩着长长的麦芽糖的半成品,再用手揉捏,使其糖分分布均匀。当麦芽糖慢慢变白局部有白泡冒出后,麦芽糖的成品便做好了。
当我们目睹大爷做好麦芽糖的最后几道工序,做出美味的麦芽糖后,再看看大爷脸颊上冒出的硕大的汗珠,在冬日里的柴火间里,在灶堂里的火焰的照射下,显得如此极富原生态的景象。而我们用相机记录那些光影故事,记录下那些慢慢被遗忘的老手艺。在当下生活水平飞速发展的年月里,商场里的零食可谓是品种繁多,枣糕,各种饼干,辣条;豆腐干,数不胜数,让你应接不暇;那些酸甜苦辣各种味道刺激着你的味蕾。而我漫步在冬日的街头,目睹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。在冬日的雨里,有一个老大爷手里举着一把伞,挑着满满一担的麦芽糖,敲击着熟悉的清脆的童年记忆里的声音;我感叹着那些年追逐着买麦芽糖的同伴好多年联系不到了,而沿街冒雨吆喝着卖麦芽糖的老大爷,他的身影在我眼里在雨里幻化成一幅最美的市井图画。
评论